女记者撑伞引争议:孙兴慜的「礼貌」与韩国社会的性别困局
  • 1

一、事件始末:镜头下的「礼仪对比」

2025 年 8 月 3 日,热刺与纽卡的季前赛结束后,孙兴慜在首尔世界杯体育场接受采访时,女记者、Apink 成员吴夏荣全程为其撑伞的画面在韩国社交媒体引发热议。画面中,孙兴慜一手持麦克风,另一手自然下垂,而吴夏荣则将伞倾向他的方向,自己半边身体暴露在雨中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队友本 - 戴维斯在接受采访时,同样手持麦克风却主动接过伞,让记者得以轻松记录。

这组照片迅速登上韩网热帖,标题如《一张图让韩国女人认清现实》直击社会痛点。部分网友批评孙兴慜「缺乏基本礼仪」,认为其行为强化了「女性服务男性」的刻板印象;另一部分人则以「孙兴慜右手持麦克风接收器」为由为其辩护,称其客观上无法撑伞。争议核心逐渐从个体行为延伸至韩国社会的性别文化,甚至引发「韩男礼仪 vs 西方男性」的跨文化讨论。

二、争议背后:韩国性别平等的「双面镜像」

(一)数据层面的进步与现实困境

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25 年报告显示,韩国性别平等指数(GII)全球排名第 12 位,女性经济参与率达 56.1%,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比例升至 85%。然而,这些数据与现实存在割裂:韩国性别工资差距仍为 OECD 成员国中最高(31.1%),女性仅占国会议席的 19.1%,企业董事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不足 6%。这种「数据亮眼、体验滞后」的矛盾,恰如韩国女性在采访事件中的处境 —— 表面获得职业机会,实则仍需承担隐性服务角色。

(二)职场性别角色的深层固化

韩国职场长期存在「性别分工」潜规则。从入职时被要求签署「结婚即离职」承诺书,到生育后遭遇「履历断层」的职业断崖,女性始终面临双重压迫。2025 年最新修订的《雇佣平等法》虽将男性育儿假从 10 天延长至 20 天,但男性育儿假使用率仍不足 7%,「育儿是女性天职」的观念根深蒂固。此次采访事件中,吴夏荣作为记者本应专注提问,却不自觉承担起撑伞职责,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文化惯性的投射。

(三)「韩女」觉醒与社会撕裂

近年来,韩国女性通过「生育罢工」「6B4T 运动」(不婚、不育、不恋爱等)表达抗争,丁克夫妇比例已达新婚家庭的 28.7%。这种激进选择背后,是对「父权文化」的绝望反击。当网友在热帖中对比「欧洲男性主动撑伞」与「韩男反问你没长手吗」时,本质是对性别权力结构的声讨。但争议中也不乏保守声音,认为「过度解读礼仪细节」是对传统的背叛,折射出韩国社会在性别议题上的深刻撕裂。

三、孙兴慜的「符号化」:公众人物的行为政治

(一)个体行为的社会投射

作为韩国体育界的「国家名片」,孙兴慜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象征意义。他曾因放话筒时「双手轻放桌面」的细节被外媒称赞,也因对裁判的情绪化反应被韩媒批评「有违体育道德」。此次撑伞事件中,其行为被部分网友视为「韩男典型做派」,甚至关联到「韩国男性整体礼仪缺失」的刻板印象。这种将个体行为上升至群体批判的逻辑,凸显了公众人物在性别议题中的特殊影响力。

(二)文化差异的误读与澄清

争议中,不少网友以本 - 戴维斯的行为为参照,认为「西方男性更尊重女性」。然而,这一对比忽略了语境差异:本 - 戴维斯接受采访时未携带额外设备,而孙兴慜被拍到右手持麦克风接收器,客观上难以撑伞。此外,韩国礼仪文化中,「下位者」为「上位者」服务(如晚辈为长辈撑伞)本是常态,这种文化习惯与西方平等观念的碰撞,加剧了误解。

英国正版365官网

(三)沉默的代价与回应困境

截至目前,孙兴慜本人及热刺俱乐部未对此事件发表正式回应。这种沉默在韩国舆论场引发两种解读:支持者认为「运动员专注比赛无可厚非」,批评者则指责其「回避社会责任」。事实上,公众人物在性别议题中的表态往往面临风险 —— 过度解释可能被视为「公关话术」,沉默则被解读为「默认问题」。这种两难处境,恰是韩国性别文化转型期的缩影。

四、超越争议:从「撑伞」到「平等」的路径

(一)解构「礼仪」背后的权力关系

韩国社会需要重新审视「礼仪」的本质。当女性为男性撑伞被视为「礼貌」,而男性主动承担被视为「例外」时,这种礼仪实则是性别权力的隐性规训。真正的平等,应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分工,而非预设性别角色。正如网友所言:「如果孙兴慜双手空闲却不撑伞,那是问题;但如果他确实无法撑伞,过度批判也是不公」。

(二)推动制度与文化的双重变革

2025 年韩国扩大育儿假、提高女性政治参与的政策值得肯定,但更需关注执行细节。例如,企业若因男性休假而歧视其晋升,再好的政策也会流于形式。同时,教育体系应从小培养「去性别化」的责任意识,而非强化「男生要绅士,女生要淑女」的刻板教育。

(三)公众人物的示范效应

孙兴慜事件提醒我们,公众人物的行为具有「行为政治」属性。若他能在未来采访中主动接过伞,或在公开场合谈及性别平等议题,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引导作用。正如他曾为小球童挡雨、为球迷破例签名的暖心举动,体育明星完全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催化剂。

结语

一场雨中采访,折射出韩国社会在性别平等道路上的挣扎与希望。孙兴慜事件不应止步于对个体行为的道德审判,而应成为反思文化惯性、推动制度变革的契机。当「撑伞」不再是性别符号,当「平等」成为日常实践,韩国才能真正走出「数据亮眼、体验滞后」的困境,让每一个人都能在阳光下自由舒展。

女记者撑伞引争议:孙兴慜的「礼貌」与韩国社会的性别困局